再造水成水资源生力军


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撰文介绍再造水在香港的应用,以及已投入服务的石湖墟再造水厂。再造水为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排放水,加工处理后可作非饮用用途,如冲厕、园境灌溉、清洗街道等。当局目标是循环再用水和海水冲厕在港覆盖率由现时85%人口增加至90%。

此外,水务署正积极发展中水重用作另一循环再用水资源。中水是从浴室、洗手盆、厨房洗涤盆和洗衣机等地方收集的水,经处理后重用,作冲厕等非饮用用途。水务署在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发展区正兴建中水重用系统,今年年底起分阶段供水。 

现时香港供水系统有三个主要来源,包括从广东输入的东江水、本地集水区收集的雨水及冲厕用的海水。随着将军澳海水化淡厂第一阶段于去年底开始运作,为香港供水系统引入淡化海水后,位处北区石湖墟的全港首座再造水厂亦于今年3月20日投入服务,为香港供水系统引入另一新水资源---再造水。今次,我邀请了水务署同事及「滴惜仔」介绍再造水的资讯及今年新建成的石湖墟再造水厂。

再造水发展新机遇 进一步节省水资源

水务署工程项目统筹(工程管理)李驹廷表示,水务署会按计划分阶段供应再造水至上水及粉岭部分地区、古洞北新发展区及粉岭北新发展区。再造水是指将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排放水,加工处理后可作非饮用用途的水。与淡化海水一样,再造水的生产不受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,令整个水资源组合变得多元化。

再造水用途多样,例如可用作冲厕、园境灌溉及清洗街道等。自上世纪50年代,香港广泛使用海水作冲厕用途。目前,水务署的海水冲厕供应网络已覆盖本港约85%人口。然而部分内陆地区(如北区)由于远离海岸,海水冲厕的供应及运输需要建造大量新的基础设施,包括海水管道和泵水设施等,加上耗能大,成本效益较低,区内居民现时仍使用临时淡水冲厕。现时政府为使用淡水冲厕的用户提供资助,以每四个月为一个周期计算,每住宅用户首30立方米淡水冲厕水为免费。

藉污水处理厂水质提升 设生产再造水厂

因应上水、粉岭及附近新发展区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排污量增加,渠务署于2019年展开石湖墟污水处理厂原址重建工程,分阶段增加污水处理量,并将污水处理水质的水平由原来二级提升至三级标准。

藉着石湖墟污水处理厂重建工程的契机,水务署在石湖墟兴建再造水厂,为部分经石湖墟污水处理厂三级处理后的排放水,加入用作控制细菌含量的化学品次氯酸钠,作进一步处理后生产再造水。水务署亦在再造水中加入适量余氯,确保在输送至用户过程中能维持水质标准。此外,由于再造水无色无味,水务署会在水中加入蓝色的食用色素,让用户可凭肉眼识别再造水与食水,以防止喉管被错误接驳或使用。

石湖墟再造水厂于今年3月开始投入服务,现时供应再造水予上水三间学校,以及四个屋邨/屋苑的居民使用。水务署预计在古洞北新发展区及粉岭北新发展区全部用户入伙后,石湖墟再造水厂将全面投产,每日再造水产量可达7万3千立方米,供应予约52万名市民使用,为香港每年节省约2,200万立方米食水消耗量,相等于8,800个标准泳池的容量。现时,食水每立方米的造价约十元,再造水每立方米造价仅为7.8元,如以2,200万立方米再造水代替食水冲厕,每年可节省逾4,800万元。

水务署会持续检视再造水供应的发展,在技术可行和合乎成本效益的情况下,把再造水供应扩展至其他新发展区及仍然使用食水冲厕的地区,包括洪水桥/厦村新发展区及元朗南发展区等,以进一步减少食水用量。政府正提升现有元朗污水处理厂为三级处理净水设施,并藉此将部份经三级处理的排放水加工成为再造水,供应附近地区用户作非饮用用途。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循环再用水及海水冲厕的覆盖率由现时85%人口增加至90%。

再造水厂配合数字水务发展 运作全面自动化

推动数字水务及将供水服务数字化是水务署的重要目标,希望藉此为市民提供更优质、高效、稳定及安全的供水服务。石湖墟再造水厂亦配合数字水务的发展,采用实时监测仪器,包括水质分析仪,全面监控再造水处理过程,以及收集水质分析数据,适时调校再造水中次氯酸钠及蓝色食用色素的份量,以确保再造水的水质合符标准。

石湖墟再造水厂还采用了数码孪生技术,以电脑模拟、分析及学习再造水生产过程和泵水设施的运作,为再造水中次氯酸钠及蓝色食用色素的份量,以及启动泵水设施的最佳时段作出建议,提高管理效能,继而逐步达至设施运作全面自动化,降低营运成本。另外,水务署于石湖墟再造水厂抽水站天台安装太阳能板,以产生可再生能源,供抽水站内泵水设施使用,进一步节能减碳。

安达臣道中水重用系统 提升本港供水韧性

此外,水务署正积极发展中水重用作另一循环再用水资源。中水即是从浴室、洗手盆、厨房洗涤盆和洗衣机等地方收集的水,经处理后同样可以重用,作冲厕等非饮用用途。水务署在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发展区现正兴建中水重用系统,处理居民的中水作冲厕用途,预计于今年底开始分阶段供水。

水务署会继续研究及开拓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水资源,期望可以进一步提升本港供水的韧性,支持香港的可持续发展。

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/2024.09.16


 分享

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发布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
  •  主题颜色

    • 橘色
    • 绿色
    • 蓝色
    • 粉色
    • 红色
    • 金色
  • 扫码用手机访问

手机APP下载  

HONGKONG TVNET

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

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/TVNET.HK

全资子公司:紫荆视讯(海南)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

运营公司:紫荆视讯(海南)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
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琼)字第01780号

电话:0898-68582013

记者/职员查询

  

  

 香港新世界宽频机房

© 2025 www.tvnet.hk  E-Mail:tvnet@tvnet.hk  

HONGKONG TVNET

观看记录